今天班级的群里疯了,丫头和老师一直在说行为学和管理学。现在啊,跟不上思绪是件痛苦的事。哈哈,去搜索了一下,发现了以下的内容,呼呼,就用blog浅谈一下。
罗宾斯的《组织行为学》首次发行于1979年,至今已再版七次。除了在美国众多大学被作为教科书外,还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墨西哥、荷兰、斯堪的纳维亚拥有大量的读者。它是一本全球通用的教科书,是一本才华横溢的学者撰写的充满睿智的教科书。
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最严重的问题也是“人”。罗宾斯通过组织行为学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活动机制,为管理者走进员工的内心世界,创造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提供了科学方法和真知灼见。
罗宾斯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组织行为是一个具有大量普通知识的独立的技能领域。它研究什么呢?它研究组织中行为的决定因素:个体、群体和结构。另外,组织行为学把研究个体、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所获得的知识用到实际中,使组织的运作更有效。
总之,组织行为学关心人们在组织中做什么,这种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因为组织行为学特别关注与就业有关的情境,所以毫不奇怪,你将会发现这一领域强调的是与工作岗位、缺勤、员工流动、生产率、绩效和管理有关的行为。人们对于构成组织行为学领域的成分或题目的看法越来越趋于一致。虽然还有孰轻孰重的大量争论,但人们对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题目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这些题目包括激励、领导行为和权威、人际沟通、群体结构与过程、学习、态度形成与知觉、变革过程、冲突、工作设计、工作压力。
如何理解组织行为学?与其说组织行为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伴随着行为科学学派的出现而产生,不如说组织行为学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行为科学学派在学科上的体现。在我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如果说人们对管理心理学比较生疏,那么,对组织行为学就更不解其意,因此,通常套用甚至泛指行为科学这个名称,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作为罗宾斯的组织行为学,在中国应该如何借鉴、应用?我国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如同对待国外所有的科学理论一样,贯彻“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稳健地走出了一条根据我国国情来发展组织行为学的道路。
组织行为学是集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应用性于一身,理论应用前景广阔,实践性、可操作性极强的一门科学。如果说它在国外得到重视和长足发展的生命力在于此,那么,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传入中国后直到今天,所以能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在我国各地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其奥妙又何尝不是如此。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阶段思考,会有不同的标准。然而,人自身的和谐(心理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又是最基本、最必需的。而如何实现上述这些最基本、最必需的和谐,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则是最根本的。相比之下,对组织行为学理论的掌握和应用,就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我们强调的以人为本,说到底正是强调以人的需要的满足,人的才能的发挥,人的价值的实现,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为根本宗旨,而这一切,正是旨在强调协调文化的组织行为学阐述的基本观点和立场。
旋转的人生,霎时的永恒,“不是我不明白,是今天的世界变得太快”。“不是我不努力,是今天的信息像流水”。这正是置身在21世纪的有志者,为什么要把人生——学习、学习——人生作为座右铭的根本原因所在。生命在学习中铸就,智慧在学习中进发。如何用明天思考今天,用今天赢得明天,不是可以从包括组织行为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知识中获得营养,受到启迪吗?